【词语姑息是什么意思】“姑息”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对错误、缺点或不良行为采取宽容、放任的态度,而不是及时纠正或处理。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批评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容忍而不作为”的态度。
一、词语释义总结
词语 | 姑息 |
拼音 | gū xī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动词) |
基本含义 | 对错误、缺点或不良行为不加纠正,采取宽容、放任的态度 |
近义词 | 容忍、纵容、放任、迁就 |
反义词 | 纠正、严惩、制裁、惩戒 |
使用场景 | 批评、教育、管理、法律等场合中,表示对问题的放任 |
二、词语用法举例
1. 他总是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姑息纵容,结果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2. 公司对员工的违规操作没有及时处理,只是姑息了事,导致问题不断恶化。
3. 这种姑息的态度,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三、词语来源与演变
“姑息”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原意是“暂时安顿、暂缓处理”,后来逐渐演变为“对错误行为不予纠正、放任不管”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姑息”常带有贬义,表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四、常见误用提示
- 误用1: “他很会做人,总是处处姑息别人。”
→ 此句中“姑息”用得不当,应改为“迁就”或“包容”。
- 误用2: “老师对学生的问题不能姑息,要严格要求。”
→ 此句正确使用,表达了“不能放任”的意思。
五、总结
“姑息”是一个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词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对错误行为不加以纠正、一味宽容的做法。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误用。了解其准确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