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出自《左传》的成语,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不义之事,最终会自取灭亡。这句话强调了善恶有报的道理,提醒人们不要做违背道德和正义的事情。
一、成语来源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隐公元年》,原文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说,郑庄公在面对弟弟共叔段的叛乱时,认为共叔段行为不义,终将失败,因此劝哥哥耐心等待。
后来,这句话被广泛引用,用来警示人们不要为非作歹,否则终将受到惩罚。
二、含义解析
词语 | 含义 |
多行 | 经常做,多次做 |
不义 | 不合道义的行为,违背道德或法律 |
必 | 一定 |
自毙 | 自己死亡,自取灭亡 |
整体意思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做不义之事,最终一定会导致自己的毁灭。
三、现实意义
1. 道德警示:提醒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不做伤害他人、违背良知的事情。
2. 因果报应:强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行善积德。
3. 历史教训:许多历史人物因作恶多端而身败名裂,成为后人警戒的例子。
四、相关例句
例句 | 解释 |
他屡次欺压百姓,最终被民众推翻,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 说明坏人终将得到应有的下场。 |
这些商人为了牟利,造假售假,迟早会被法律制裁,多行不义必自毙。 | 强调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惩罚。 |
五、总结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分寸,只有坚持正义,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宁与尊重。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出处 | 《左传·隐公元年》 |
含义 | 长期作恶者终将自取灭亡 |
现实意义 | 道德警示、因果报应、历史教训 |
使用场景 | 批评作恶之人、劝诫他人向善 |
通过理解这句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智慧,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