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甄选问答 >

师说中有哪几种对比论证

2025-10-27 17:20:42

问题描述:

师说中有哪几种对比论证,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17:20:42

师说中有哪几种对比论证】《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重要散文,旨在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并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文章语言犀利,逻辑严密,其中运用了多种对比论证手法,使论点更加鲜明、具有说服力。

以下是对《师说》中出现的几种对比论证的总结:

一、

在《师说》中,韩愈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不同态度、不同行为和不同结果,来突出“师道之不传”的现状与“尊师重道”的必要性。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常见的对比方式包括:

1. 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对比:说明社会地位高的人反而不如地位低的人重视师道。

2.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指出古人虚心求教,而今人却耻于从师。

3. “弟子不必不如师”与“术业有专攻”的对比:强调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而非身份高低。

4. “惑而不从师”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的对比:指出不从师带来的后果。

这些对比论证使文章更具层次感和说服力,体现了韩愈对教育和师道的深刻思考。

二、表格展示

对比类型 对比内容 作用与意义
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 士大夫“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而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 批判士大夫轻视师道,突出真正尊重师道的是地位低下之人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古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人“则耻学于师” 强调古今对比,批评当时社会不重视学习的风气
弟子与师的关系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破除传统观念,强调师生之间应相互学习、各有专长
不从师与从师的结果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展示不从师的严重后果,增强劝诫效果

通过以上对比论证,《师说》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师道的推崇,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