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力是什么意思】“自食其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来维持生活,不依赖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独立、自立和勤劳的价值观念。
一、
“自食其力”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自食其力”,但这一成语的含义与其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精神是一致的,即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生活来源,不靠他人施舍。
在现代语境中,“自食其力”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不依赖家庭或社会的救济,体现了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自食其力 |
拼音 | zì shí qí lì |
出处 | 常见于古代典籍,如《孟子》等,虽未直接出现,但精神一致 |
含义 | 依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维持生活,不依赖他人 |
近义词 | 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立自强 |
反义词 | 依赖他人、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生活态度或行为方式 |
例句 | 他从小便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地。 |
精神内涵 | 强调独立、自立、勤奋、责任感 |
三、延伸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自食其力”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它鼓励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目标,避免对他人或社会的过度依赖。同时,这种精神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勤劳、节俭和自立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培养“自食其力”的意识,都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