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常识问答 >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

2025-09-28 00:43:47

问题描述: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00:43:47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陶侃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以廉洁奉公、勤俭持家著称。《陶侃惜谷》是记载他生活作风的一篇文言短文,反映了他珍惜粮食、体恤百姓的高尚品德。以下为原文、白话翻译及总结。

一、文言文原文:

> 陶侃尝游于渔,见人持一斗米,饭未熟而弃之。侃问其故,曰:“此米不精,故弃之。”侃曰:“吾闻农夫不易,一粒一铢,皆出力田中。今汝弃之,岂非可惜?”遂取而食之。后人称之曰:“陶公惜谷。”

二、白话翻译:

陶侃有一次去捕鱼,看到一个人拿着一碗米,还没煮熟就扔掉了。陶侃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那人说:“这米不够精细,所以扔掉。”陶侃说:“我听说农民种田非常辛苦,每一粒米、每一分钱都是从田里辛勤劳动得来的。你现在丢弃它,难道不可惜吗?”于是他把那碗米拿过来吃了。后来人们称赞他说:“陶公真是爱惜粮食。”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文章标题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
作者 不详(出自古代文献)
出处 古代史书或笔记类文献
主旨 倡导珍惜粮食,体恤农人劳苦
人物 陶侃(东晋名将)、普通人
故事内容 陶侃见到有人浪费粮食,劝诫并自己吃掉
启示 粮食来之不易,应珍惜资源,杜绝浪费
文言特色 简洁明了,语言质朴,富有教育意义

四、延伸思考

《陶侃惜谷》虽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在当今社会,粮食浪费现象依然存在,陶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不仅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官员,更是一个懂得尊重劳动成果的典范。通过这篇小故事,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节约意识,践行绿色生活。

结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陶侃的故事提醒我们,珍惜粮食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更是对劳动者的敬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