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古今异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逸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语境中的意义有所不同,这些差异称为“古今异义”。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 今义 | 说明 |
舍 | 房屋、住所 | 舍弃、放弃 | “便舍船”中的“舍”指房屋,而非“舍弃”。 |
闻 | 听到、听说 | 名声、传闻 | “闻水声”中的“闻”是“听到”的意思,非“名声”。 |
道 | 路、道路方向 | 道理、道德 | “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道”是“说”的意思。 |
问 | 询问、打听 | 问题、疑问 | “问今是何世”中的“问”是“询问”的意思。 |
妻子 | 妻子和儿女 | 丈夫的妻子 | 古代“妻子”泛指配偶及子女,现代仅指配偶。 |
绝境 | 与世隔绝的地方 | 没有出路的境地 | “桃林尽处是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中的“绝境”指与世隔绝之地。 |
无论 | 不要说、更不必说 | 不管、不论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无论”应理解为“不要说”。 |
率 | 率领、带领 | 表示程度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率”是“带领”的意思。 |
交通 | 交错相通 | 运输和通信 | “阡陌交通”中的“交通”指道路交错。 |
乃 | 于是、就 | 是、就是 | “乃不知有汉”中的“乃”表示“竟然”,并非“是”。 |
二、总结
通过对《桃花源记》中古今异义词的梳理可以看出,许多词汇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也反映出汉语词汇的演变过程。因此,在学习古文时,尤其是像《桃花源记》这样的经典作品,掌握古今异义词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这些词语的古今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也能提升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桃花源记》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