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冯妇历史典故】“再作冯妇”是一个源自《孟子·尽心下》的历史典故,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已经退出某种事务后,又重新参与其中。这个典故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常被用于现代语境中,表达一种“重操旧业”或“再次出山”的意味。
一、典故原文与出处
《孟子·尽心下》中有如下一段话:
> “孟子曰:‘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后有虎而欲搏之,众人皆止之,弗听,遂取其弓而往,适遇三子之徒,曰:“汝非冯妇乎?何为复入?”曰:“吾闻子言,不若以力为胜。”’”
这段话讲的是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原本擅长打虎,后来改行做了善士。但有一次他看到老虎,忍不住又去打,结果被三个学生责备,说他不该再做以前的事。冯妇则回答说:“我听说你们的话,不如用力量取胜。”
二、典故含义解析
“再作冯妇”字面意思是“再次成为冯妇”,即一个人重新回到自己曾经从事过的领域或角色。这个典故的核心在于:
- 曾放弃,又回归:冯妇本已不再打虎,却因情势所需再次出手。
- 责任与担当:虽然他已经不再从事这项工作,但在关键时刻仍选择挺身而出。
- 行为动机:冯妇的动机是出于对正义的坚持,而非个人利益。
三、现实应用与引申意义
在现代社会,“再作冯妇”常被用来形容:
情况 | 应用场景 | 示例 |
职业转换 | 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后,再次回到原行业 | 一位退休教师重返讲台授课 |
社会责任 | 在社会需要时,重新承担起责任 | 知识分子在危机时期重返岗位 |
个人选择 | 个人兴趣或能力促使再次投入某事 | 作家在多年停笔后重新写作 |
四、总结
“再作冯妇”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人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复杂心理。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即使这意味着“再作冯妇”。
项目 | 内容 |
典故来源 | 《孟子·尽心下》 |
核心含义 | 曾经放弃,又重新参与 |
引申意义 | 责任、担当、重操旧业 |
现代应用 | 职业转换、社会责任、个人选择 |
文化价值 | 展现古代人物的道德观念与行为选择 |
通过了解“再作冯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责任与选择的态度,并在现实中做出更加成熟和负责任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