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知识问答 >

马放南山的典故

2025-09-03 20:24:58

问题描述:

马放南山的典故,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3 20:24:58

马放南山的典故】“马放南山”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事,或者形容人们放下武器、安享和平生活。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典故来源与含义

“马放南山”最早见于《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意思是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停止战争,将战马放归南山,把牛群放归桃林,表示不再用兵,以德治国。

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和平的向往,以及统治者希望通过文治来巩固国家稳定的思想。后人常用“马放南山”来形容社会安定、无战事的状态。

二、历史背景

项目 内容
出处 《尚书·武成》
时间 商朝末年,周武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
背景 周武王伐纣,推翻商朝暴政,建立周朝
行动 停止战争,将战马放归南山,牛群放归桃林
含义 和平、无战事、以德治国

三、成语演变与使用

时期 使用情况 说明
先秦 初现 用于描述周武王的仁政
汉唐 常见 文人常用以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宋元以后 多用于文学作品 如诗词、散文中常借以抒发情怀
现代 常用 多用于形容社会安定、无战争状态

四、相关词语与近义词

成语/词语 含义
马不停蹄 形容奔波忙碌
风平浪静 形容平静无事
海晏河清 形容天下太平
休养生息 指停止战争,恢复生产

五、现实意义

“马放南山”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象征。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追求社会和谐。在当今世界,虽然战争已不再是主流,但“马放南山”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发展中保持理性与克制,避免冲突。

总结

“马放南山”源于周武王伐纣后的和平举措,象征着无战事、社会安定的理想状态。通过历史背景、成语演变及现实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典故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和平与治理的重要思想资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