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什么意思】“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地表达了极度的吝啬行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一毛不拔 |
| 拼音 | yī máo bù bá |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或民间寓言故事(具体出处有争议) |
| 含义 | 形容极端吝啬,不愿付出任何东西,连最微小的代价都不愿承担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小气、抠门 |
| 近义词 | 吝啬鬼、铁公鸡、一毛不拔 |
| 反义词 | 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
二、成语来源
关于“一毛不拔”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中的一个故事。相传,汉武帝问东方朔:“天下有无一人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者?”东方朔回答说:“天下无此等人。”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一毛不拔”,意指没有人愿意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
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民间寓言:有一只猴子,别人想让它拔一根毛来帮助别人,它却死活不肯,因此被称为“一毛不拔”。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描述人物性格 | 他是个一毛不拔的人,从不请朋友吃饭。 |
| 批评行为 | 这个老板一毛不拔,连员工的基本福利都不给。 |
| 书面表达 | 在商业谈判中,对方一毛不拔,让合作难以进行。 |
四、注意事项
- “一毛不拔”是带有贬义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
- 不宜用于夸奖或正面评价,否则可能引起误解。
- 在日常交流中,可适当替换为“抠门”、“小气”等更口语化的表达。
五、总结
“一毛不拔”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用来形容极度吝啬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成为这样的人,学会适度分享与付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