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是指什么】“桑榆”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最初来源于古代的自然景象,后来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寓意,尤其是在诗词和成语中广泛使用。
一、
“桑榆”原意是指桑树和榆树,是两种常见的树木,在古代常被用来作为农耕社会的重要资源。随着文化的发展,“桑榆”逐渐成为一种象征,主要表达了以下几种含义:
1. 晚年、晚年时光:在诗词中,“桑榆”常用来比喻人到晚年,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 希望与努力:有时也表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机会实现理想或愿望。
3. 时间的流逝:由于“桑榆”常出现在夕阳西下的场景中,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阶段的变化。
二、表格展示
| 概念 | 含义 | 文化背景 | 常见用法 |
| 桑榆 | 桑树与榆树的合称 | 古代常见树木,与农业生活密切相关 | 原始字面意义 |
| 晚年 | 指人的老年时期 | 受“桑榆晚”等诗句影响 | “莫道桑榆晚” |
| 希望 | 表示即使晚年仍有追求 | 诗文中表达积极态度 | “为霞尚满天” |
| 时间 | 象征时间流逝和人生阶段 | 夕阳常与桑榆并用 | “桑榆非晚” |
| 成语 | 如“桑榆非晚” | 来源于古诗文 | 表达珍惜时间、奋发图强 |
三、结语
“桑榆”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时间、人生、希望的理解和感悟。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桑榆”不再频繁出现,但其蕴含的精神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去体会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