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哪几年】“十一五”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是国家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制定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阶段,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十一五”的时间范围和主要内容,以下是对“十一五”时期的总结,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一、总结内容
“十一五”规划(2006-2010)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初制定的重要五年计划,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该规划强调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GDP总量大幅增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 时间范围 | 2006年—2010年 |
| 制定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 核心目标 |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民生 |
| 经济成就 | GDP年均增长约11.3%,2010年GDP总量达41.2万亿元 |
| 人均GDP | 2010年达到约4300美元 |
| 国际地位 |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
| 社会发展 | 教育普及率提高,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
三、结语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目标,还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为中国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了解“十一五”的时间范围及其历史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