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从哪年到哪年】“十一五”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是国家在2006年至2010年间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国务院于2006年3月正式颁布,并在同年4月通过全国人大审议。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十一五时间范围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 时间范围 | 2006年 —— 2010年 |
| 颁布时间 | 2006年3月 |
| 实施时间 | 2006年4月开始执行 |
| 规划目标 |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三、十一五的主要特点
1. 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不再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而是更加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平衡。
2. 推动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3. 加强民生保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四、十一五的意义
“十一五”规划是继“十五”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不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经验也为后续“十二五”、“十三五”乃至“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之,“十一五”是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规划,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