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是什么意思】“不肖”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或文言文中,用来形容人品、才能等方面不如他人,尤其指子辈对父辈的不敬或无能。在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可见其用法。
一、
“不肖”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不似”,即不像、不如。通常用于自谦,表示自己能力不足、品德不高,或者对长辈不够孝顺、不称职。常见于自称或他人评价时,如“不肖子孙”、“不肖之子”等。
在古代,“不肖”多用于子女对父母的自谦,表达自己未能继承家业或品德不及先人。而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使用频率降低,但依然保留了这一含义,并可用于描述人品低劣或行为不当之人。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肖 |
拼音 | bù xiào |
含义 | 不像、不如;多用于自谦,表示自己能力或品德不如他人 |
常见用法 | “不肖子孙”、“不肖之子”、“不肖之人” |
出处 | 古代文献、文言文 |
用法类别 | 自谦词、贬义词 |
现代使用情况 | 使用较少,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 |
近义词 | 不才、无能、不贤 |
反义词 | 贤良、有德、有才 |
三、延伸理解
“不肖”一词不仅带有自谦意味,也常用于批评他人。例如:“此人不肖,难当大任。”这种用法带有较强的负面评价色彩。在现代社会中,若要表达类似意思,更常用“无能”、“不成器”等词汇。
总之,“不肖”虽是古语,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