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完整翻译】一、
《勾践灭吴》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历史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最终成功复国并灭亡吴国的故事。文章通过勾践的坚韧意志、策略谋划和对臣民的激励,展现了古代君主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
本文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则关于忍耐、智慧与复仇的生动寓言。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越王勾践,会稽之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越王勾践受到会稽之耻(被吴国打败),经过十年的积蓄力量,十年的教育训练。 |
吴既赦越,越王乃以天下之大,而为吴下囚。 | 吴国赦免了越国,越王于是以整个国家的力量,成为吴国的阶下囚。 |
三年不治其事,四年不教其人,五年不养其民。 | 三年不治理政事,四年不教导百姓,五年不养育人民。 |
勾践曰:“吾将西取吴。” | 勾践说:“我将向西攻打吴国。” |
吴王夫差闻之,怒曰:“孤不杀此贼,必为吴患!” | 吴王夫差听说后,愤怒地说:“我不杀死这个贼寇,将来必定成为吴国的祸患!” |
勾践遂伐吴,战于夫椒,败绩。 | 勾践于是攻打吴国,在夫椒之战中战败。 |
勾践乃以七百人,自刎于石门。 | 勾践带领七百人,在石门自尽。 |
吴王夫差使人问之曰:“子何以报吴?” | 吴王夫差派人问他:“你用什么来回报吴国?” |
勾践曰:“愿以身托于越国。” | 勾践说:“愿以自身托付给越国。” |
吴王曰:“寡人闻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吴王说:“我听说天道没有偏爱,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
勾践遂得复国。 | 勾践于是得以复国。 |
吴王夫差惧,乃使使者请成于越。 | 吴王夫差害怕,于是派使者向越国求和。 |
勾践弗许,遂灭吴。 | 勾践没有答应,于是灭亡了吴国。 |
三、总结
《勾践灭吴》不仅是对一段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性、智慧与毅力的深刻诠释。勾践在失败后没有沉沦,而是选择隐忍、积蓄力量,最终实现了复仇的目标。文章通过对勾践与吴王夫差的对比,突出了“忍”与“智”的重要性。
从文学角度来看,《勾践灭吴》语言精炼,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感染力,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典范之作。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