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的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或写文章时不够细致、粗糙、不注意细节。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古代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后来逐渐被引申为对工作态度或写作方式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粗枝大叶”多用于批评一个人做事马虎、不认真,或者在表达上过于简略,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描述。虽然这种态度有时可能提高效率,但往往会导致结果不理想,甚至出现错误。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粗枝大叶 |
拼音 | cū zhī dà yè |
出处 | 原指绘画中笔触粗糙、线条简单,后引申为做事不细致 |
释义 | 形容做事或写文章不细致、不严谨,只注重表面,忽略细节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自省,强调需要更细致、周全的态度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粗心大意 |
反义词 | 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汇报 | 他的报告内容太粗枝大叶,很多关键数据都没有提到。 |
写作评价 | 这篇文章结构不错,但语言表达有些粗枝大叶,不够严谨。 |
日常生活 | 你办事总是这么粗枝大叶,容易出错。 |
自我反思 | 我以前做事太粗枝大叶,现在学会了慢慢来。 |
三、成语延伸
“粗枝大叶”虽然带有贬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中性词,比如在快速决策或初步构思阶段,适当保持一定的“粗枝大叶”有助于提高效率。不过,最终仍需回归到细致和全面。
总的来说,“粗枝大叶”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注意细节,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问题。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细致入微的态度都是成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