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战役之一,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争。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0年,对后来的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场战役的时间范围和关键信息,以下将通过和表格形式进行说明。
一、
官渡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曹操与袁绍之间为争夺中原地区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重要战役。此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成功击败了兵力占优的袁绍,奠定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战争的起止时间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前期准备:从公元199年冬开始,曹操逐步巩固后方,同时与袁绍展开拉锯战。
- 正式开战:公元200年初,双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对峙。
- 关键转折:公元200年5月,曹操偷袭乌巢,焚毁袁绍粮草,导致袁军溃败。
- 战争结束:同年6月,袁绍兵败逃亡,官渡之战宣告结束。
整个战役持续约半年时间,最终以曹操的胜利告终,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二、官渡之战时间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公元199年冬 | 曹操与袁绍开始对峙 | 双方为争夺中原势力范围 |
公元200年正月 | 官渡对峙开始 | 曹操驻守官渡,袁绍率军进攻 |
公元200年5月 | 曹操夜袭乌巢 | 焚毁袁绍粮草,成为战役转折点 |
公元200年6月 | 袁绍溃败 | 袁绍率残部撤退,官渡之战结束 |
公元200年之后 | 曹操统一北方 | 战役结果奠定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
三、结语
官渡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格局的重大转折。曹操凭借这场战役,确立了自己在北方的主导地位,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打下了基础。因此,了解这场战役的时间线和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上的这段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