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是什么意思】“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尤其是在情感、道德或外界刺激方面表现得漠不关心。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感觉丧失,也常用于比喻心理或道德上的冷漠。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麻木 | 指失去知觉或感觉 |
不仁 | 指没有同情心、冷酷无情 |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对他人痛苦或外界变化毫无反应,表现出冷漠、无情的态度。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若其无良,虽有忠言,犹之不闻,是谓‘麻木不仁’。”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对事情漠不关心,也可用于形容对痛苦或危险的无动于衷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反义词 | 敏感多情、热心肠、富有同情心 |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描述人对他人苦难的冷漠 | “他对别人的困境总是麻木不仁,从不伸出援手。” |
形容对社会问题的忽视 | “面对环境污染,有些人却显得麻木不仁。” |
表达对某些现象的批评 | “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让人感到失望。” |
四、总结
“麻木不仁”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身体上的感觉缺失,也常用于表达心理或道德层面的冷漠。在日常生活中,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他人、对社会的敏感与关怀,避免成为“麻木不仁”的人。
通过了解“麻木不仁”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也能在实际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