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白居易原文及翻译】《观刈麦》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描写了夏日田间农民抢收麦子的艰辛劳动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
《观刈麦》通过描写农人顶着烈日收割麦子的情景,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与不易。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还融入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思想情怀。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农户很少有闲暇的日子,到了五月人们更加忙碌。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夜晚南风吹来,小麦覆盖田垄,一片金黄。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妇女们挑着饭篮,孩子们带着水壶来送饭。 |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他们跟着去田里送饭,青壮年在南边的山岗上劳作。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脚下踩着热土,背上晒着烈日。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精力耗尽也不觉得热,只可惜夏天太短。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还有一个贫穷的妇人,抱着孩子站在旁边。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她手里拿着掉落的麦穗,左边挂着破竹筐。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听她说的话,让人感到十分难过。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家里的田地已经交税完,只能靠捡这些麦穗充饥。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却不从事农耕。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可怜她身上的衣服很单薄,却担心炭价低而希望天更冷。 |
便放漫天雪,纷纷扬扬落。 | 于是让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下。 |
> 注: 最后两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出自另一篇诗《卖炭翁》,此处可能是误入或引用混淆,实际《观刈麦》结尾为:“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诗歌赏析
《观刈麦》虽篇幅不长,但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诗人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艰难的社会现实。这种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的思想,正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特色。
四、结语
《观刈麦》是一首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更是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无声控诉。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农民的艰辛,也能体会到白居易作为一位文人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