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全诗为: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回顾今晚在巴山夜雨中思念你的时光呢?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2、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是什么”生成原创内容(+表格)
一、诗句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唐著名诗人,以情感细腻、辞藻华丽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商隐羁旅巴蜀期间,寄给远在北方的妻子或友人,表达对归期未定的无奈以及对重逢的期盼。
二、诗句解析
句子 | 拆解分析 | 表达情感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当”表示“什么时候”,“共剪西窗烛”是两人共同剪烛的情景,象征温馨的相聚 | 表达对重逢的渴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却话”意为“再谈”、“回顾”,“巴山夜雨”指当时独自一人在巴山听雨的情景 | 回忆过去,寄托思念 |
整体来看,这句诗通过描绘未来团聚时的温馨场景,反衬出当下孤寂、思念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诗句含义总结
这句话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的无奈。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心爱之人重逢,在温暖的烛光下回忆此刻的孤独与思念。这种情感既含蓄又深情,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中典型的婉约风格。
四、拓展理解
- “西窗烛”:古代书房中常有蜡烛照明,象征家庭温暖。
- “巴山夜雨”:既是实写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也暗喻内心的孤寂与愁绪。
- “却话”:不仅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将现实的痛苦转化为未来的慰藉。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诗句原文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字面意思 |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再谈论今天在巴山夜雨中思念你的情形 |
情感表达 | 对亲人的思念、对团聚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对比手法 |
文学价值 | 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含蓄美与情感深度 |
六、结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仅是李商隐诗歌中的经典名句,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思念与期待的典范之作。它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