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德劭典故】“年高德劭”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年纪大且品德高尚。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长者的尊重与推崇,常用于赞美那些在社会上有威望、有德行的老年人。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年高”指的是年龄大,“德劭”则是指道德高尚。合起来,“年高德劭”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年纪大,而且品行端正、德高望重。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述朝廷中的老臣或民间的贤者。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表达对长者的敬意与尊重,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
二、相关典故举例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介 |
孔子周游列国 | 《论语》 | 孔子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传播礼乐之道,被后人称为“年高德劭”的典范。 |
老莱子娱亲 | 《二十四孝》 | 老莱子年迈仍以孝顺父母著称,其行为体现了“德劭”的精神。 |
诸葛亮鞠躬尽瘁 | 《三国志》 | 诸葛亮晚年仍勤于政务,为蜀汉鞠躬尽瘁,被视为“年高德劭”的代表人物。 |
王阳明讲学 | 《王文成公全书》 | 王阳明年岁渐高,仍坚持讲学传道,成为明代儒学的重要代表。 |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年高德劭”更多地用于对长辈的尊敬称呼,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有深厚资历和良好口碑。例如:
- 在企业中,资深员工被称为“年高德劭”的老前辈;
- 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常被尊称为“年高德劭”;
- 在社区中,受人尊敬的老人也常被用此词来形容。
四、总结
“年高德劭”不仅是对年龄的肯定,更是对个人品德的高度评价。它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长者、贤者的尊重与推崇,是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变迁,但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重视德行与经验的价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年纪大且品德高尚 |
出处 | 古代文献及历史人物故事 |
使用场景 | 尊敬长辈、褒扬贤者、文学描写 |
现代意义 | 强调德行与经验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