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既望的既什么意思】一、
“七月既望”出自《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古代对时间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既”字在文言文中常有“已经”、“……之后”的意思。“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因此“既望”即“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所以,“七月既望”指的是农历七月十六日。而“既”在这里表示“已经过”,强调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词语,以下将从词义解析、出处背景和现代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附上表格说明。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解释 | 示例 |
七月 | 农历七月 | 表示季节或月份 | “七月既望” |
既 | 已经、……之后 | 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 “既望”=“已经过望日” |
望 | 每月十五 | 古代对月亮圆时的称呼 | “望日”即“十五” |
既望 | 十六 | 望日后一天 | “七月既望”=“七月十六” |
三、拓展说明
“既望”这一表达常见于古文,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用于描述特定日期。例如:
-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其他古籍中也常出现类似表达,如“八月既望”等。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既望”不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中的时间表达方式。
四、结语
“七月既望”的“既”意为“已经过”,与“望”结合,表示“过了十五日”,即农历十六日。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独特记录方式,也反映了文言文的简洁与典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既”在古文中常用于表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