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说原文及翻译】《猫说》是清代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借猫的特性来讽刺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行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原文
> 猫,兽也,而能捕鼠。人多爱之,以食之。然其性最贪,遇鼠则喜,遇人则怒。有猫者,不以其为害,反以为恩。故人多养猫,非为其捕鼠,乃为其守宅。然猫之性,非善也,虽捕鼠,亦未必忠于主。或有猫,见人则避,见鼠则扑;或有猫,见人则媚,见鼠则逃。盖猫之性,随境而变,非可一概而论也。
二、翻译
猫是一种动物,能够捕捉老鼠。人们大多喜欢它,给它食物吃。但是猫的性格最贪婪,遇到老鼠就高兴,遇到人就发怒。家里有猫的人,不认为它是有害的,反而觉得它是恩赐。因此,人们养猫,并不是为了让它捉老鼠,而是为了让它看守住宅。然而猫的本性并不善良,即使能捉老鼠,也不一定对主人忠诚。有的猫见到人就躲,见到老鼠就扑;有的猫见到人就讨好,见到老鼠却逃跑。这说明猫的本性会随着环境而改变,不能一概而论。
三、
《猫说》通过描写猫的习性,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多变。作者借猫喻人,批评那些表面忠心、实则自私的人,提醒人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被表象迷惑。
四、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猫说》 |
作者 | 刘基(字伯温) |
体裁 | 寓言性散文 |
主旨 | 借猫讽人,批判趋炎附势、虚伪自私的人性 |
猫的特性 | 贪婪、善变、视环境而动 |
人类态度 | 多喜爱猫,但对其本质缺乏认识 |
翻译特点 | 简洁明了,保留原意,通俗易懂 |
五、结语
《猫说》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篇描写猫的文章,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启示:做人应真诚、坚定,不因环境而轻易改变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