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是指什么】“三区三州”是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重点扶持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为了集中力量解决最困难、最薄弱地区的脱贫问题而提出的概念。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一、什么是“三区三州”?
“三区三州”指的是我国西部地区中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和三个深度贫困州。具体来说:
- “三区”:指西藏自治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
- “三州”:指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这六个地区因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滞后、人口结构特殊,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
二、“三区三州”的基本情况
| 地区名称 | 所属省份 | 主要特征 |
| 西藏自治区 | 西藏 | 高海拔、高寒、交通不便,农牧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 |
| 新疆南疆四地州 | 新疆 | 多民族聚居,部分地区受极端思想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 四省藏区 | 四川、云南、甘肃、青海 | 多为高原牧区,生态环境脆弱,教育医疗资源不足,贫困发生率较高 |
| 甘肃省临夏州 | 甘肃 | 黄土高原地带,水资源匮乏,农业基础差,农村人口占比大 |
| 四川省凉山州 | 四川 | 多民族聚居,彝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较高,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滞后 |
| 云南省怒江州 | 云南 | 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农民收入低,自然灾害频发 |
三、为什么“三区三州”是重点扶贫对象?
1. 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地区地处高原、山区或边远地带,气候寒冷、降水少、土地贫瘠。
2. 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工业支撑,经济增长缓慢。
3. 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口素质整体偏低。
4. 民族因素复杂: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政策执行难度高。
5. 历史积累问题:长期发展滞后,贫困代际传递严重,脱贫难度大。
四、国家对“三区三州”的扶贫措施
国家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政策措施,包括:
- 易地搬迁扶贫:将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群众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
- 产业扶贫: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带动当地就业。
- 教育扶贫: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 健康扶贫:改善医疗条件,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
- 生态扶贫:推进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工程,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双赢。
五、总结
“三区三州”是我国当前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复杂,而且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需要国家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帮扶。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近年来这些地区的脱贫成效显著,但仍需长期努力,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