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意思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暴殄天物意思】“暴殄天物”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批评浪费资源、糟蹋东西的行为。但很多人对它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并不清楚。本文将从字面意义、引申含义、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暴殄天物”出自《尚书·武成》:“暴殄天物,贼害百姓。”原意是残害天赐的财物,后来引申为任意糟蹋、浪费宝贵的资源或物品,尤其是指对自然、人力、财力等的浪费行为。
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珍惜资源、不懂得节约的人或行为,常见于日常生活、工作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暴殄天物 |
拼音 | bào tiǎn tiān wù |
出处 | 《尚书·武成》:“暴殄天物,贼害百姓。” |
字面解释 |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上天赐予的财物或资源。 |
引申含义 | 指任意浪费、糟蹋宝贵资源或物品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批评浪费行为、强调节约意识、环保倡导等。 |
近义词 | 浪费资源、挥霍无度、糟蹋东西 |
反义词 | 精打细算、节约资源、爱惜物品 |
典型例子 | 餐厅里大量倒掉食物、随意破坏公共设施、过度消费等。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形容个人生活中的小浪费,多用于较大范围或严重浪费行为。 |
三、如何理解“暴殄天物”?
1. 字面理解:
从字面上看,“暴殄天物”指的是“残害天赐之物”,即对自然赋予的资源进行破坏或浪费。
2. 实际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常用来指责那些不珍惜资源、滥用物资的行为,比如:
- 大量丢弃未吃完的食物;
- 企业浪费原材料;
- 环境污染导致自然资源被毁。
3. 文化内涵:
该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惜物”的传统观念,强调人应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
四、结语
“暴殄天物”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资源日益紧张,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显得尤为重要。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对待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传统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