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攫金小古文】一、
《齐人攫金》是一则出自《列子·说符》的古代寓言故事,通过一个齐国人在集市上看见金子时因贪心而失身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只顾私利、不顾道德和后果的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揭示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清醒与理智。
该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是古代寓言中的经典之作。
二、原文节选(简要)
>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其妻曰:“子无乃惰乎?何不释耕而田?”曰:“吾有志于学。”妻曰:“子无乃愚乎?夫学之道,非徒诵之也,必求其义。”于是,齐人遂弃其弓矢,而从师游学。后数年,学成而归,乡里皆称其贤。然其性终未改,每见金帛,辄忘其志。或问之,曰:“吾虽学道,然心未忘金。”于是,乡人皆笑之。
三、内容要点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列子·说符》 |
主题 | 讽刺贪婪、强调修养与自控 |
人物 | 齐人、其妻 |
情节 | 齐人因贪金而失身,虽学道仍难改本性 |
寓意 | 贪欲难除,修身需内外兼修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了,寓言体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理性与自律 |
四、结语
《齐人攫金》虽为一篇小古文,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性的观察,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反思自身行为的契机。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这种“金”的诱惑更加多样,更需要我们以智慧与定力去应对,真正做到“不为物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