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知识问答 >

5年级下册动静结合古诗

2025-09-11 08:10:15

问题描述:

5年级下册动静结合古诗,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1 08:10:15

5年级下册动静结合古诗】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古诗是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动静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的是在描写景物或场景时,通过动态和静态的对比或融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就有多首体现“动静结合”特点的古诗。

以下是对五年级下册涉及“动静结合”手法的古诗进行的总结与分析:

一、古诗

1. 《山居秋暝》——王维

- 动静结合点:诗中描绘了山中的秋日景象,既有“空山新雨后”的静谧,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动态画面。

- 作用:通过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宁静和谐的意境。

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 动静结合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荷叶是静态的,而阳光下的荷花则呈现出动态的美感。

- 作用: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和生命力。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 动静结合点:诗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既写出了乌云翻滚的动态,也描绘了雨点飞溅的瞬间。

- 作用:表现出夏日骤雨的壮观场面。

4. 《舟过安仁》——杨万里

- 动静结合点:诗中“怪生无雨撑伞,不是遮头是使风”通过人物动作(撑伞)与自然现象(风)的对比,展现出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

- 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活感。

二、表格展示

古诗名称 作者 动静结合点说明 表达效果
《山居秋暝》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展现山林的静谧与灵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增强画面色彩与生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描绘骤雨的动态与气势
《舟过安仁》 杨万里 “怪生无雨撑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生活化描写,增强趣味性

三、总结

五年级下册的这些古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巧妙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写作手法不仅有助于理解古诗的意境,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不仅能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