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香窃玉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具体些】“偷香窃玉”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暗中私会、偷情或非法的亲密关系。这个成语不仅带有文学色彩,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典故总结
“偷香窃玉”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中的一个故事。据记载,东晋时期,王导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妻子曹氏出身名门,才貌双全。有一次,王导的朋友顾荣(也是一位名士)在家中设宴,邀请了王导等人参加。席间,顾荣的妾室(一名美貌女子)与王导私下有染,两人暗中相会,被他人发现后,王导对此感到羞愧,便将此事写入自己的文章中,以示自责。
后来,“偷香窃玉”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秘密恋情或非法的亲密关系,尤其强调的是“偷”和“窃”的隐秘性与不正当性。
二、详细解析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偷香窃玉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 原意 | 形容男女之间私会、偷情的行为 |
| 典故来源 | 王导与顾荣妾室之间的私情事件 |
| 历史背景 | 东晋时期,士族社会盛行,男女关系较为开放,但礼教仍严格 |
| 引申义 | 暗中交往、非法恋爱、私通等行为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戏曲中,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
| 现代用法 | 多指男女之间不正当的亲密关系,带有贬义 |
三、文化意义与影响
“偷香窃玉”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男女关系的复杂态度。一方面,士大夫阶层追求风雅,重视文人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礼教制度又对男女私情严加限制。因此,“偷香窃玉”既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缩影。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西厢记》等,都曾借用这一典故来描写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四、结语
“偷香窃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不仅承载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对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情感自由的同时,也要遵守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