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谁】《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重要的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其内容是对《本草纲目》的补充与扩展。了解这部书的作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学术价值和历史背景。
一、总结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所著。该书成书于18世纪中叶,主要目的是对《本草纲目》中未收录或记载不详的药物进行补充,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书中收录了大量民间常用药物,并对一些药物的功效进行了详细描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作者信息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书名 | 《本草纲目拾遗》 |
| 作者 | 赵学敏 |
| 生卒年 | 约1689—1763年 |
| 出生地 | 浙江钱塘(今杭州) |
| 职业 | 医学家、药学家 |
| 成书时间 | 清代乾隆年间(约1740年代) |
| 主要贡献 | 补充《本草纲目》未载药物,丰富中药知识 |
| 书籍特点 | 收录民间常用药物,注重实际应用 |
| 学术地位 | 中国古代重要医药典籍之一 |
三、延伸说明
赵学敏在编写《本草纲目拾遗》时,不仅参考了历代医书,还广泛收集民间用药经验,体现出他对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精神。这本书的出现,为后世提供了更多关于中药的知识,也反映了当时中医药学的发展水平。
虽然《本草纲目》已是一部极为全面的药学巨著,但赵学敏认为仍有不足之处,因此他以“拾遗”的形式,对前人成果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
如需进一步了解《本草纲目拾遗》的具体内容或某类药物的详细信息,可查阅相关古籍文献或现代研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