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教养什么意思】“收容教养”是一个与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相关的法律概念,主要针对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因其行为严重违反社会公德或触犯法律,但尚未达到刑事处罚标准的情况。本文将对“收容教养”的定义、适用对象、法律依据、执行方式及意义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收容教养是指对未满16周岁、行为严重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由政府或相关机构依法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教育和矫正措施。其目的是帮助这些未成年人改正不良行为,防止他们进一步走向犯罪道路,同时维护社会秩序。
该制度在2019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后被取消,目前我国已不再实施收容教养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教育、挽救和保护的措施,如专门学校教育、社区矫正等。
二、收容教养相关信息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对未满16周岁、行为严重违法但未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教育和矫正的措施。 |
| 适用对象 | 年龄在14至16周岁之间,因严重违法行为(如打架斗殴、盗窃、吸毒等)需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 |
| 法律依据 |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9年前) |
| 执行机关 |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或专门设立的收容教养机构 |
| 实施期限 | 一般为1-3年,视情况可延长 |
| 教育内容 | 法律知识学习、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 |
| 目的 | 纠正不良行为、预防犯罪、促进健康成长 |
| 现状 | 自2019年起,收容教养制度已被取消,现由专门学校、社区矫正等替代 |
三、结语
“收容教养”虽然已不再实施,但它在过去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法治观念的提升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完善,现在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科学化,旨在帮助未成年人真正走上正轨,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