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的雌黄指的是什么】“信口雌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胡说八道。其中,“雌黄”一词看似与“雌性”有关,实则另有典故。
一、成语解释
“信口雌黄”出自古代文献,原意是形容人随便更改文字或言论,不加核实,任意妄为。后来引申为对人言辞轻率、毫无根据的批评或指责。
二、“雌黄”的含义
“雌黄”在古代是一种矿物颜料,颜色呈黄色,常用于书画和书写时修改错误。古人用雌黄来涂抹错误的文字,以便重新书写,因此“雌黄”有“修改”、“更正”的意思。
三、成语来源
“信口雌黄”最早见于《晋书·王衍传》:“衍虽无大功,亦不妄语,尝与人语,未尝信口雌黄。”意思是说王衍虽然没有大的功劳,但也不随便乱说,从不轻率地更改或捏造事实。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信口雌黄 |
含义 | 指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胡说八道 |
“雌黄”本义 | 一种黄色矿物颜料,用于修改文字 |
引申义 | 表示随意更改、捏造事实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说话不严谨、不负责 |
五、延伸理解
在现代语境中,“信口雌黄”多用于批评那些没有依据、随意发表意见的人,强调说话要负责任、讲求事实。这个成语不仅提醒人们在言语上要谨慎,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言出有据”的重视。
通过了解“信口雌黄”的来历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使用方式,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