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词语解释】“得意忘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取得成功或感到高兴时,因过于兴奋而失去常态,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或态度。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也要保持谦逊和冷静。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意忘形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衍虽居要任,不以经国为务,唯雅咏诗书,清谈玄理,遂成风俗,人皆慕之,谓之‘清谈’。后人有言:‘得意忘形,失其本心。’” |
含义 | 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表现得狂妄自大或举止失态。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在成功后失去分寸的行为。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得意洋洋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谨言慎行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得+意,忘+形)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日常口语中表达对他人行为的不满或提醒。 |
二、使用示例
1. 他因为考试得了第一名,就得意忘形,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
2. 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固然值得高兴,但千万不要得意忘形,以免引起同事的反感。
三、注意事项
- “得意忘形”虽然常用于负面评价,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作为中性词使用,表示一种情绪的自然流露。
- 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避免让人感到被冒犯。
- 该成语强调的是“得意”后的“忘形”,即情绪失控的表现,而非单纯的快乐。
通过了解“得意忘形”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更恰当地运用它,既避免误用,也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