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的拼音】“秉笔直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坚持原则、不畏权势、如实记录事实的行为。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历史记载、新闻报道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秉笔直书”出自《左传》,原意是指史官在记录历史时,坚持真实、公正的原则,不因外界压力而歪曲事实。如今,这个成语多用来赞扬那些敢于说真话、坚持正义的人。
其拼音为 bǐng bǐ zhí shū,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 秉:拿着、持着;
- 笔:书写工具;
- 直:正直、直接;
- 书:书写、记录。
整体意思是:手握笔杆,直接书写,不加掩饰,体现一种正直、诚实的态度。
二、拼音与释义对照表
成语 | 拼音 | 含义解释 | 用法示例 |
秉笔直书 | bǐng bǐ zhí shū | 手持笔杆,直接书写,比喻坚持原则、不避讳地记录事实 | 史官秉笔直书,不惧权贵,记录真实历史。 |
三、拓展说明
“秉笔直书”不仅是一种写作态度,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新闻传播和学术研究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它强调了真实性、客观性和责任感,是维护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基础。
此外,“秉笔直书”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敢于发声、坚持真理,而不是随波逐流或隐瞒真相。
四、结语
“秉笔直书”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成语,承载着对真实与正义的追求。它的拼音“bǐng bǐ zhí shū”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价值观的体现。在当今信息纷杂的时代,保持“秉笔直书”的精神,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