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的原文及翻译】一、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是出自《左传》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想要献给贤臣子罕,但子罕拒绝接受,并指出“玉为宝,吾为不贪,是宝也”,强调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这则故事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德”与“财”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道德操守。
通过此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清廉”和“诚信”的重视,以及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坚守原则。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 有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宝玉,打算献给子罕。 |
子罕弗受。 | 子罕没有接受。 |
曰:“子罕,吾以是为宝;而子不受,何也?” | 他说:“我认为这是宝贝,但您却不接受,为什么呢?” |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吾为宝,则弃玉而取吾之不贪。” | 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宝,你把玉作为宝。如果认为我的宝物是玉,那你就应该放弃玉,选择我的不贪之心。” |
于是,宋人乃辞而去。 | 于是,那个宋国人就辞别离去。 |
三、结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展示了子罕高尚的品德,也揭示了“宝”并非只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与道德的修养。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与利益,我们更应铭记“不贪”这一传统美德,做一个有操守、有底线的人。
文章原创说明:
本文基于《左传》原文进行整理与解读,结合现代语言进行了通俗化表达,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句式与结构,力求内容自然流畅、信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