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这句话原本是形容司马昭的野心和篡位意图,已经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后来,这句话被用来比喻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或阴谋,早已被众人察觉。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 |
| 拼音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lù rén jiē zhī |
| 释义 | 比喻某人的野心或真实意图,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连路人都能看出来 |
| 用法 | 多用于讽刺或批评某些人表面上装作无辜,实则心怀不轨 |
| 近义词 | 露骨、昭然若揭、人尽皆知 |
| 反义词 | 神秘莫测、深藏不露 |
二、历史背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早源于三国时期。当时,魏国权臣司马昭掌握大权,有篡夺帝位的野心。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曾当众表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说,司马昭的野心早已不是秘密,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虽然曹髦最终因反抗司马昭而被杀,但这句话却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世形容“显而易见的野心”的经典表达。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 政治领域:形容某些官员或政客的权力欲望或腐败行为已被广泛知晓。
- 商业领域:指某些公司或高管的真实动机(如压榨员工、隐瞒问题)已被公众察觉。
- 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某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其真实目的已被大家识破。
四、总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对真相的揭露与对虚伪的批判。它提醒人们,即使有人试图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但只要行为足够明显,终究会被世人看穿。
| 总结要点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比喻某人的真实意图已被人广泛知晓 |
| 历史来源 | 三国时期魏帝曹髦对司马昭的评价 |
| 现代用法 | 用于讽刺或批评他人表里不一的行为 |
| 文化意义 | 强调真相终将显现,虚伪难逃众人目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权力和真相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