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相关典故】“汗牛充栋”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书籍极多,多得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堆满屋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书籍的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传播的重视。
一、成语来源与出处
“汗牛充栋”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今之书,其汗牛充栋。”意思是说现在流传下来的书籍,多得牛拉车都累得出汗,堆满了屋子。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书籍或物品数量庞大。
二、相关典故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介 |
柳宗元与《送薛存义序》 | 唐代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 柳宗元在文中提到当时书籍之多,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古代藏书楼 | 《汉书·艺文志》 | 古代皇家或私人藏书楼中,书籍堆积如山,常有“汗牛充栋”的景象。 |
读书人勤奋 | 《颜氏家训》 | 颜之推在书中提到,读书人为了积累知识,常常夜以继日地阅读,书籍也因此越来越多。 |
宋代书院制度 | 《宋史·儒林传》 | 宋代书院盛行,书籍大量增加,学者们纷纷购书、藏书,形成了“汗牛充栋”的局面。 |
三、成语意义与使用场景
“汗牛充栋”常用于形容书籍、文献、物品等数量极大,尤其适用于描述图书馆、藏书楼、出版物等场合。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资源或信息的丰富程度。
例如:
- “这家书店的藏书可谓汗牛充栋,应有尽有。”
- “近年来,网络上的信息量已经达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四、成语的演变与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汗牛充栋”逐渐从单纯的“书籍多”扩展到更广泛的含义,可以指任何东西数量庞大,如:
- “他的收藏品汗牛充栋,几乎占据了整个房间。”
- “公司的产品线汗牛充栋,涵盖了多个领域。”
五、结语
“汗牛充栋”不仅是一个形容数量多的成语,更是古代文化繁荣的象征。它见证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珍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知识、资源或信息的丰富性的赞美。
总结:
“汗牛充栋”源于唐代柳宗元的记载,原指书籍众多,后引申为形容事物数量庞大。它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文化记忆,也在现代语境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其典故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