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生平简介】吴晗(1909年—1969年),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教育事业,尤其在明史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同时,他也是一位积极参与政治运动的学者,在特殊历史时期遭遇不幸。
一、吴晗生平总结
吴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早年就读于杭州师范学校,后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蒋廷黻等。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开始从事历史研究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和学术研究,发表了大量关于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中国通史》的编写工作。他特别关注明代历史,撰写了《朱元璋传》等重要著作,对明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吴晗因被诬陷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到迫害,最终于1969年含冤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恢复名誉。
二、吴晗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年月 | 1909年8月19日 |
原名 | 吴春晗 |
字 | 辰伯 |
籍贯 | 浙江义乌 |
教育背景 | 杭州师范学校、清华大学历史系 |
职业 | 历史学家、教授、作家 |
研究领域 | 明史、中国历史、社会思想史 |
主要著作 | 《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论知识分子》 |
社会职务 |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
特殊事件 |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1969年去世 |
平反时间 | 1979年 |
三、结语
吴晗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教育事业,其学术成果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他在特殊历史时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他的思想与贡献始终被后人铭记。他的经历也提醒我们,尊重知识、维护学术自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