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古诗解释】《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著名七言绝句,描绘了秋夜江边的寂静与孤寂,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文原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江边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等意象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寂静;“江枫渔火”则象征着远方的灯火与人烟,反衬出诗人独坐舟中的寂寞。最后两句点明地点与时间,以“夜半钟声”收尾,使全诗在悠远的钟声中留下余韵。
三、关键词解释
词语 | 解释 |
枫桥 | 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诗中指代江边的桥梁。 |
夜泊 | 在夜里停船靠岸。 |
乌啼 | 乌鸦的叫声,常用于描写夜晚的凄凉。 |
霜满天 | 秋夜寒气重,仿佛霜气弥漫天空。 |
江枫 | 江边的枫树,象征秋天的景色。 |
渔火 | 渔船上的灯火,表示远处有人烟。 |
对愁眠 | 面对着忧愁难以入眠。 |
姑苏 | 苏州的别称,地名。 |
寒山寺 | 位于苏州的古寺,因诗而闻名。 |
夜半钟声 | 寺庙在深夜敲钟的声音,增添诗意与禅意。 |
四、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
- 语言简练:四句诗共28字,却包含了丰富的画面与情感。
- 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 音韵和谐:平仄相间,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五、创作背景
据传,张继在安史之乱后南逃,途经苏州,夜宿枫桥,目睹秋夜江景,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诗中虽未直接写“思乡”,但通过景物的冷清与夜晚的寂静,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与思念。
六、结语
《枫桥夜泊》以其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不朽之作。它不仅是一幅秋夜江景图,更是一首心灵的独白,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静谧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