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是个什么官几品啊】通判是古代中国官职之一,主要出现在宋、明、清等朝代。这个职位在地方行政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具体职责和品级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下面我们将从通判的定义、职责以及品级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通判的定义
通判,全称“通判州事”,是宋代设立的一种地方官职,意为“共同管理州事”。其设立目的是为了监督州县官员,防止地方权力过大,确保中央政令能够有效贯彻。明清时期,通判制度逐渐演变,职能也有所调整。
二、通判的职责
1. 协助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负责协助地方最高长官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2. 监察地方官员:对州县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贪腐或失职。
3. 参与司法审判:在某些情况下,通判也参与地方司法事务,尤其是涉及上级命令或重大案件时。
4. 上传下达:负责将中央政策传达至地方,并将地方情况反馈给上级。
三、通判的品级(历代比较)
| 朝代 | 品级 | 备注 |
| 宋代 | 从六品至正七品 | 通判多为六品或七品,部分朝代有差异 |
| 明代 | 从六品 | 通判定为从六品,地位相对稳定 |
| 清代 | 从六品 | 与明代相似,通判仍为从六品 |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通判在清代仍为从六品,但其实际权力和影响力已不如宋代。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通判的职能逐渐被其他官职所取代。
四、通判的意义与历史评价
通判作为古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重要角色,起到了平衡地方权力、维护中央权威的作用。尤其是在宋代,通判制度是防止地方割据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在明清时期其职能有所弱化,但通判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总结
通判是一种地方官职,主要负责协助州县官员、监督地方行政、参与司法事务等。其品级在宋代为从六品至正七品,明代和清代均为从六品。虽然不同时期通判的实际权力有所变化,但它在古代政治结构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 项目 | 内容 |
| 职位名称 | 通判 |
| 主要职责 | 协助政务、监督官员、参与司法、上传下达 |
| 品级(宋代) | 从六品至正七品 |
| 品级(明代) | 从六品 |
| 品级(清代) | 从六品 |
| 历史意义 | 平衡地方权力,维护中央集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