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翻译及原文注释】《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作者为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该文记述了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在秦朝暴政下的反抗精神和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对《陈涉世家》的原文、翻译及注释的总结。
一、文章
《陈涉世家》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陈胜、吴广在秦二世时期因征发戍边而被迫起义的过程。文中不仅刻画了陈胜的远大志向与领导才能,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文章通过叙述陈胜、吴广的起兵、建立张楚政权、最终失败的过程,反映了秦末社会动荡与人民反抗的历史背景。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 “陈胜”即陈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 吴广与陈胜一同起义,是其重要助手。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跟别人一起当雇工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感到惆怅很久,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 | 表现了陈胜早年不甘于现状的抱负。 |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雇工们笑着回答:“你一个给人打工的人,怎么会有富贵呢?” | 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差异的现实。 |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长叹道:“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 表达了陈胜胸怀大志,不被世俗所理解。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调贫民去守卫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 | 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导火索。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 失期按律当斩,成为起义的直接原因。 |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 于是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顺应民心。 | 利用民众对前朝的怀念来争取支持。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怎么样?” | 表现出他们决意反抗的决心。 |
陈胜、吴广因击杀尉,起兵。 | 陈胜、吴广杀了县尉,开始起义。 | 起义正式开始,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动摇。 |
诸郡县苦秦法,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 各郡县百姓苦于秦法,都惩罚他们的长官,杀了他们来响应陈胜。 | 显示了起义的广泛影响。 |
陈涉乃自立为王,号“张楚”。 | 陈胜于是自称王,国号“张楚”。 | 建立临时政权,宣告反秦。 |
其后,吴广素爱人,士卒多附之。 | 后来,吴广平时爱护士兵,士兵大多归附他。 | 吴广在军中威望较高。 |
陈胜、吴广皆死,陈胜之妻吕氏,子婴,皆被杀。 | 陈胜、吴广都被杀害,陈胜的妻子吕氏和儿子婴也被杀。 | 起义最终失败,陈胜牺牲。 |
三、总结
《陈涉世家》不仅是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记录,更是对秦末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农民如何在绝望中奋起反抗,虽最终失败,但其精神影响深远。司马迁以客观而富有感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有理想、有胆识的英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
此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备文学感染力,是了解中国早期农民起义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