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哪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源于同一个人或同一原因。这句话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典故,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出处及含义。
一、成语来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司马迁对韩信一生的总结。原文如下: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汉中,何乃追之。信曰:‘人言陛下欲逐我,我岂有心哉?’何曰:‘公虽贤,然无功于汉,不若去之。’信曰:‘吾非以死为重,愿得一见耳。’何曰:‘今汉王方在楚,未定天下,君臣之间,莫不猜疑。’……后信卒,何谓帝曰:‘信不死,终乱天下。’帝曰:‘吾已知之。’遂诛信。”
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字眼,但后人根据韩信与萧何之间的关系,提炼出这句成语,用以表达韩信的兴衰皆因萧何。
二、成语含义
- 成也萧何:指韩信的成功离不开萧何的推荐和提携。正是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才使韩信得以施展才华,成为汉朝的重要将领。
- 败也萧何:指韩信的最终被杀,也是因为萧何的建议。刘邦听从萧何的劝告,认为韩信有反叛之心,于是将其处死。
因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总结,也常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命运起伏往往与某个人或某个因素密切相关。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出处作者 | 司马迁 |
原文内容 | 韩信与萧何的关系,以及韩信的兴衰与萧何密切相关 |
成语含义 | 指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源自同一人或同一原因 |
历史背景 | 汉初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崛起,又因萧何的建议而被刘邦所杀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某种结果的因果关系,强调关键人物或因素的重要性 |
四、结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而关键人物或决定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