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简略翻译】《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寻找沉入河中的石兽的事件,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人们认识问题时应具备的辩证思维。
一、文章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石兽被河水冲走后,有人认为它会顺流而下,也有人认为它会被泥沙掩埋,还有人提出石兽可能被水流冲到上游。最后,一位老河工根据对水流和沙土性质的了解,指出石兽应该在上游的某个地方。结果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兽。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能仅凭主观想象或片面经验判断事物,而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简略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简略翻译 |
河中石兽 | 河中沉没的石兽 |
一老河工曰:“凡河中失物,必于上流求之。” | 一位老河工说:“凡是河中丢失的东西,都应该在上游寻找。” |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软浮散,水流无法冲走石头,反而会在石头下方形成凹陷。 |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 | 随着水流不断冲击,逐渐深入,直到石头一半被淹没,石头就会翻倒进凹陷处。 |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 这样反复冲刷,石头又会继续转动。 |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不断转动,最终就会逆流而上。 |
今据理推之,如是。 | 现在根据道理来推断,就是这样。 |
三、核心观点提炼
- 实践出真知:老河工的经验来源于长期观察和实践。
- 理性思考:不能只靠直觉或传统观念,要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分析。
- 事物发展有规律:石兽不会随波逐流,而是因水流作用产生位移。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人的智慧,也从中得到了启发: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多角度思考,注重实际与理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