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长信宫灯介绍】西汉长信宫灯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是汉代青铜器中极具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物之一。该灯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其设计巧妙、造型精美,不仅体现了汉代高超的铸造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活用品的审美追求与功能性结合的高度统一。
长信宫灯以“长信”为名,可能与汉代宫廷有关,象征着长久光明与和谐。灯体整体呈跪坐的宫女形象,双手持灯,姿态优雅,寓意吉祥。灯身结构复杂,内部设有可调节的灯盘与烟道,能够有效减少油烟污染,体现了古人对环保意识的早期探索。
该灯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一件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艺术品,展现了汉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与工艺水平。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西汉长信宫灯 |
出土时间 | 1973年 |
出土地点 | 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
现藏地 | 河北博物院 |
制作年代 | 西汉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 |
材质 | 青铜铸造 |
特点 | 设计精巧、功能性强,有调节灯盘与排烟系统 |
形象 | 女俑造型,跪坐姿态,手持灯盏 |
文化意义 | 反映汉代工艺水平与审美观念,具有历史与艺术双重价值 |
西汉长信宫灯作为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至今仍受到广泛研究与赞赏,是了解汉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