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翻译及原文】《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寓言、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逍遥”这一哲学概念,即超越世俗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状态。本文将对《逍遥游》的原文进行简要介绍,并附上其翻译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一、
《逍遥游》以“北冥有鱼,化为鹏”的故事开篇,讲述了大鹏鸟展翅高飞、乘风而行的壮丽景象,借此引出“逍遥”的境界。文中提到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强调了认知与寿命的局限性,进而指出真正的自由在于摆脱一切外在条件的束缚,达到“无待”的状态。
庄子通过对比大小、高低、远近等不同层次的存在,揭示了万物各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只有那些能够顺应自然、不被世俗所困的人,才能真正实现“逍遥”。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变成了一只鸟,名字叫鹏。 |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鹏的背,也不知有几千里宽;它鼓起翅膀飞翔时,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这只鸟,当海水翻腾时,就会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然的水池。 |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齐谐》是一本记载奇异之事的书。书中说:“鹏飞往南海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时用了六个月的时间。”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山野间的雾气,尘土飞扬,都是生物之间气息相互吹动的结果。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 天地有伟大的美却不说出来,四季有明确的规律却不加评论,万物有成就的道理却不加以解释。 |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 圣人能体悟天地的美并通晓万物的道理。 |
是故,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因此,至人没有自我,神人没有功绩,圣人没有名声。 |
三、结语
《逍遥游》不仅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超越现实的限制,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经典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道家思想的深邃与博大。
如需进一步探讨庄子其他篇章或相关哲学思想,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