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文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哀溺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一个溺水者的故事,讽刺那些贪图私利、不听劝告、最终导致悲剧的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用于语文教学和阅读理解训练。
一、原文
哀溺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舟,中流而溺。其一人独不能游,坐于舟中,曰:“吾能以钱买命。”人曰:“若能以钱买命,何不早为之?”其人曰:“吾未尝得钱也。”于是,舟人皆笑之。既而,舟覆,其人死。
二、翻译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擅长游泳。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百姓乘着小船,行至河中央时,船翻了,大家都落水了。其中一个人不会游泳,坐在船上说:“我可以用钱买命。”别人说:“如果你能用钱买命,为什么不早些去做呢?”那人说:“我从来没有得到过钱。”于是,船上的人都笑了他。不久,船翻了,那个人死了。
三、阅读训练要点总结
题目 | 内容 | 答案/解析 |
1. 文章作者是谁? | 《哀溺文》的作者 |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
2. 文章体裁是什么? | 《哀溺文》的文体 | 寓言散文 |
3. “永之氓咸善游”中的“氓”是什么意思? | 古代对百姓的称呼 | 百姓、民众 |
4. 文中“水暴甚”的意思是? | 水势突然变得很大 | 河水猛涨 |
5. 溺水者为何说自己“能以钱买命”? | 表现他的愚蠢与无知 | 他以为有钱可以解决问题,却不明白生死无法用金钱换取 |
6. 为什么“舟人皆笑之”? | 舟人的反应 | 因为他们觉得他荒谬,不懂得现实情况 |
7. 最后溺水者的结局如何? | 结局 | 船翻后溺亡 |
8. 文章主要讽刺了什么现象? | 主旨 | 贪图私利、不听劝告、自以为是的行为 |
9. 文章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 结构分析 | 开头介绍背景;中间描写事件;结尾点明寓意 |
10.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 写作目的 | 借故事警示人们要认清现实,不要幻想用金钱或权力解决一切问题 |
四、阅读理解建议
1. 注意人物心理描写:文中通过溺水者的话语表现出他的自负与无知,反映出人性中的弱点。
2. 理解寓言特点:本文虽短,但具有鲜明的寓言特征,借事喻理,发人深省。
3. 联系现实生活:现代社会中也有类似“哀溺文”中的人物,如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风险的人。
4. 体会语言风格:柳宗元的语言简洁有力,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值得学习。
五、总结
《哀溺文》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文作品,更是一则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现象以及语言表达的艺术。在阅读训练中,应注重文本的内涵与思想价值,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