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孟母断织》是出自《列女传》中关于孟子母亲教育子女的一个经典故事,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理念。下面将对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内容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
> 对曰:“自若也。”
> 孟母曰:“今汝学而归,不若往日,吾甚忧之。”
> 于是,孟母引刀裂其机,曰:“夫君子学,不可以一日辍也。今汝学而不勤,如断织焉,虽有余丝,不能成布矣。”
> 孟子惧,乃勤学,遂成大儒。
二、翻译说明
原文 | 翻译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 孟子年幼时,学习后回家,孟母正在织布 |
问曰:“学何所至矣?” | 她问:“你学到了什么程度?” |
对曰:“自若也。” | 孟子回答:“和以前一样。” |
孟母曰:“今汝学而归,不若往日,吾甚忧之。” | 孟母说:“你现在学完回来,不如从前认真,我非常担心。” |
于是,孟母引刀裂其机 | 于是,孟母拿起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线 |
曰:“夫君子学,不可以一日辍也。今汝学而不勤,如断织焉,虽有余丝,不能成布矣。” | 说:“君子学习,不能有一天中断。你现在学习不勤奋,就像断了织布的线,即使还有剩余的丝线,也无法织成布。” |
孟子惧,乃勤学,遂成大儒。 | 孟子感到害怕,从此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儒者。 |
三、总结
《孟母断织》是一个关于教育与自律的经典故事。通过孟母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
- 榜样作用:母亲以自身行为影响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警示意义:用“断织”比喻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前功尽弃;
- 教育智慧:在孩子懈怠时,及时给予提醒与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学习态度。
这一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的深刻内涵,也为现代家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启示。
结语:
“孟母断织”虽为古文,但其所传达的教育理念仍具现实意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持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始终是成就人生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