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词色是什么意思】一、
“假以词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表面上表现出和善态度,实际上却暗含威胁或讽刺的说话方式。这个成语中的“假”意为“假装”,“以”表示“用”,“词”指语言,“色”则是脸色或态度。因此,“假以词色”可以理解为“用温和的语言和表情来掩饰内心的不满或敌意”。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在人际交往中,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表面上表现得客气、礼貌,实则带有讽刺、威胁或轻蔑的意味。常见于职场、官场或日常交流中,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假以词色 |
拼音 | jiǎ yǐ cí sè |
释义 | 用温和的语言和态度掩饰内心的不满或敌意,表面客气,实则带有讽刺或威胁。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假以词色,而心实不然。”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他人态度虚伪、言不由衷。 |
近义词 | 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虚情假意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开诚布公、表里如一 |
例句 | 他虽然嘴上说好话,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屑,真是假以词色。 |
适用场景 | 职场、社交、文学作品中,描述虚伪的言语与态度。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假以词色”应谨慎使用,因其带有明显的贬义,容易引起误解或冲突。若想表达类似含义,可考虑使用更中性的词汇,如“语气委婉”、“态度含蓄”等,视具体语境而定。
结语
“假以词色”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体现了汉语表达的细腻与复杂。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微妙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