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词语意思是什么】“粗中有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不够细致,但实际上在某些事情上却非常细心、考虑周全。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那些看似不拘小节,但在关键时刻却能表现出缜密思维和细致处理能力的人。
一、词语含义总结
词语 | 粗中有细 |
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表面粗犷、不拘小节,但内心细腻、做事周到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性格或行为方式 |
近义词 | 外刚内柔、大智若愚、表面粗糙,内在精细 |
反义词 | 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外柔内弱 |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解析
“粗中有细”并不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固定成语,而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表达方式。它结合了“粗”和“细”两个对立的词语,形成一种反差效果,强调人在性格或行为上的复杂性。
在日常生活中,“粗中有细”的人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
- 在工作中,虽然平时说话直来直去,但安排任务时却考虑得非常全面;
- 在生活中,看似不修边幅,但对细节却格外关注;
- 在人际交往中,虽然性格豪爽,但对朋友的关心却细致入微。
三、适用对象与典型例子
对象 | 典型例子 |
工作人员 | 一位项目经理,表面上爱发脾气,但项目计划却非常严谨 |
家庭成员 | 一位父亲,平时不善言辞,但对孩子的生活照顾无微不至 |
艺术家 | 一位画家,作品风格大气磅礴,但画中细节却十分精致 |
四、总结
“粗中有细”是一种对人性复杂性的形象描述,强调外表与内在的反差。它不仅体现了人的多面性,也反映出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展现出的不同特质。这种性格特点在很多领域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需要综合判断和细致处理的任务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粗中有细”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一表达,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深度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