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什么意思】“捶胸顿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痛、懊悔或愤怒时的肢体动作。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让人立刻联想到一种情绪爆发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捶胸 | 用拳头击打胸部,表示极度悲伤或懊悔 |
顿足 | 用脚用力跺地,表示愤怒或痛苦 |
整体意思:
“捶胸顿足”形容人因极度悲痛、懊悔或愤怒而做出剧烈的身体动作,通常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重大打击或失败时的情绪反应。
二、成语来源与用法
“捶胸顿足”最早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用于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中,用来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激烈波动。现代汉语中也广泛使用,尤其在描写悲剧情节或情绪激动的场景时较为常见。
例句:
- 他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后,捶胸顿足,悲痛欲绝。
- 她因为考试失败,捶胸顿足,久久不能平静。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怒发冲冠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心平气和、无动于衷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悲剧事件 | 如亲人去世、重大失败等 |
情绪激烈 | 表达强烈的愤怒、后悔或痛苦 |
文学描写 | 常见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 |
五、总结
“捶胸顿足”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端情绪下的身体反应。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帮助人们更直观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在日常交流或文学创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了解其含义、来源、用法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