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常识问答 >

胸有成竹的典故是什么

2025-09-16 23:39:33

问题描述:

胸有成竹的典故是什么,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6 23:39:33

胸有成竹的典故是什么】“胸有成竹”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心中已有清晰的计划或想法。

一、典故原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为好友文同(字与可)所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文同擅长画竹,每当他要画竹时,总是先在心中构思好竹子的姿态、结构和神韵,然后再动笔。苏轼因此感叹:“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画竹之前,心中已经有一幅完整的竹子图像,这样下笔才能得心应手,栩栩如生。

二、成语释义

成语 胸有成竹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含义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心中有数。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近义词 胸有丘壑、成竹在胸、有备无患
反义词 一无所知、毫无头绪、临时抱佛脚

三、成语演变与应用

“胸有成竹”最初是形容画家在创作前对作品有清晰构想,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人们常用它来形容:

- 在考试前复习充分;

- 在工作中提前做好计划;

- 在面对挑战时信心十足。

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能增强自信心,避免因盲目行动而失败。

四、总结

“胸有成竹”源自苏轼对友人文同画竹的赞美,强调了“心中有数”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指导原则,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哲学。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保持“胸有成竹”的心态,都能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常见成语解释进行整理与再创作,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常见句式和结构,力求语言自然、逻辑清晰、信息准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