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知难的词语解释行易知难的词语解释是什么】一、
“行易知难”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常用于强调实践的容易与认知的困难之间的对比。其核心含义是:做事情虽然看起来简单,但真正掌握其中的道理和本质却非常困难。这一思想在古代哲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儒家、道家等学派中被广泛讨论。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说命》:“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后人将其引申为“行易知难”,强调了“知”比“行”更难,即理解一个道理远比实际去做更加困难。这种观点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提醒人们不要轻视知识的重要性,要注重深入思考与学习。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名称 | 行易知难 |
出处 | 《尚书·说命》:“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后人引申为“行易知难”。 |
字面意思 | 做事容易,知道道理难。 |
实际含义 | 实践看似简单,但真正理解其背后原理和意义却十分困难。 |
来源思想 | 儒家、道家思想中对“知”与“行”关系的探讨。 |
使用场景 | 教育、科研、管理、个人成长等领域,强调认知的重要性。 |
常见用法 | 用于提醒人们重视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行为上。 |
相关表达 | “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 |
文化影响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了后世对“知”与“行”的辩证认识。 |
三、结语
“行易知难”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更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重行动、轻思考”现象的一种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践,更要不断深入思考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